筑梦西溪河畔

日期:2024-12-24 来源:凹水河项目部 作者:张芸洁 摄影:张芸洁 字号:[ ]

作为家族第三代水电人,儿时我常听到家人讲起外公的故事,外公为水利事业奉献终身,从韶山灌区启程,手挖肩挑,遇山凿洞、遇水架桥,老一辈水电人以顽强的意志筑起后辈共同守护的不朽丰碑。后来,我的父母辈成为接班人,和无数水电人一样扎根在云南、贵州、四川远离城市的深山峡谷、戈壁荒漠之中,我常常疑惑,他们坚定地选择了扎根工地,最开心的时刻会是什么时候呢?工作后,随着一次次按下相机快门,最终我在取景框中找到了答案。

今年12月21日,凹水河水库工程大坝全线浇筑至设计坝顶高程EL1290.5,提前十天全面封顶,并获业主表扬信。现场烟花升空,鞭炮鸣响,建设者们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。现在我知道了,要问身经百战的工程人最开心的事情是什么?那一定是顺利实现节点。常年与混凝土作伴、与日月星辰为伍,在平凡的岗位上用坚守点亮了万家灯火、保障了一方水土的温暖,随着一座座水电站大坝、水利枢纽、水库快速拔地而起,奋力解决一个个难题、全力战胜一个个节点、参与中标一个个订单,带来的是无尽的成就感与幸福感。

碧波荡漾映高拱,青山环抱映曲坝。今年九月,我来到凹水河项目,在这里看到了许许多多平凡的故事。由于喀斯特地貌和工程性缺水严重,贵州近70%的降水在雨季就流失了。参建的凹水河水库是《贵州省水利发展“十三五”规划》项目之一,对于当地水资源配置、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。八局建设者们总是燃烧着熊熊斗志,从夹岩水利枢纽到凹水河水库,他们誓要将一流水准的水库建设扎根在大山之中,为贵州省的公共基础事业及社会经济发展添砖加瓦,为祖国的百年奋斗目标贡献力量。可是要如何实现这个愿景呢?唯有一个答案:以目标倒逼责任、以时间倒逼进度。

原设计方案中,需待右岸下游基坑隧洞开挖完成后,方能下至河床,进行导流施工。项目团队进场后,毅然决定增加一条隧洞,24小时不停工,仅耗时62天即完成下河床任务,相比原计划提前1年时间。到了灌浆平洞施工期,项目取消原设计中三条施工支洞,并对其余支洞做出调整,使开挖工期缩短542天,灌浆开工时间整体提前500天,优化后创造849万经济效益,编制的《灌浆平洞及灌浆支洞施工方案》获水电公司首届“十大经典方案”第一名。

西溪河交通输水两用大桥建设时进度受阻,大桥作为大坝碾压混凝土的“生命线”承担砂石骨料转运的任务,大家都看在眼里、急在心里,项目当即成立桥梁小组,由原设计的现浇T型梁调整为预制箱梁装配式施工,现场管理人员大多是第一次接触桥梁管理,大家扛起重任,在现场就餐、守在现场安排调度,最终大桥主拱顺利合龙、通过荷载试验。

“5·20”大坝首仓浇筑大局已定,项目经理王程反复检查砂石骨料、水泥、粉煤灰、氧化镁储备情况,反复强调安全、质量、标准化生产重要性。还自发担起清洗工的角色,同现场工人一同清洗仓面,拿起冲毛机就是一个小时,作业工人换了两轮,他仍然坚守在现场。随着混凝土倾泄而下,宣告大坝首仓混凝土顺利浇筑,连获业主、监理、设计三封贺信。

全体建设者用实际行动诠释了“时有所需,必有所为”的勇者担当,“水电建功,必定有我”的能者精神,项目青年同样以昂扬的精神书写着自己的人生色彩。右岸下游基坑隧洞施工时期,在生产副经理的带领下,青年突击队驻扎在条件艰苦的右岸营地,与作业班组同吃同住,靠前服务,争取第一时间解决生产问题。冬日的现场白雪皑皑,基坑清基任务迫在眉睫,项目部青年自成一队,扛起“突击队”旗帜,喊着口号,“我搬、你传、他扛”,近500袋砂石料样品两小时搬运完成。

由于坝肩槽开挖边坡陡峭,不具备运输道路条件,在常务副经理、总工程师周爱武和技术办主任潘少坤的带领下,三位21年毕业的技术办小伙子迅速成长,一同参与策划实施“多级胶带机+130m级双层满管运输系统”,将规范、图纸、现场经验综合统筹,如今他们已成为方案、工法、蓝图编制能手。

晴天甩开膀子大干,雨天创造条件继续干,水库建设者们以“白+黑”的模式忙碌着,前方有需要我们在,质量验收我们在,桥梁小组有需我们在,复工复产我们在……顺利推进临建与主体工程建设有序完成,取得了一个个令人瞩目的成绩,各类新闻刷屏微信群、朋友圈,让我们对下一次节点更多了一份信心、一份期待。

薪火相传,砥砺前行,江河之水化为电,水电之人铸辉煌!共和国历经75年光辉历程,从立国之初的兴水利、除水害到如今的人水共生、城水共融,铺开中国的水系地图,一条条的江河、湖泊、海岸线留下了水电人的足迹,凹水河的故事也是无数水电人的平凡故事。

清流激荡绿能源,碧波荡漾金动力。过去十年,水电八局水电公司在谋求转型发展的过程中,不断探索水电与水能的融合,顺势勇为、敢于担当,项目遍地开花、宣传画册不断增厚加页,从传统水利项目到“水利水电、水环境、抽水蓄能”三水业务并驾齐驱,正是许许多多的八局水电人在平凡的岗位上履职尽责,担当奉献是对初心最好的坚守,对使命最忠诚的回应。如今,从传统水利水电工程走来的建设者们,以及从校园走出的新一代水电人,一同投身于新时代三水的建设,浩浩荡荡,向着明天、向着下一个十年,水电人的筑梦底色将继续传承、续写。







【打印】 【关闭】
浏览次数:
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
Baidu
ma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