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石无声,脚步有痕-波利哈利趾板首仓混凝土浇筑纪实 | |||||
| |||||
在右岸趾板第一仓混凝土浇筑的现场,一片忙碌嘈杂却又井然有序的景象。天上下着蒙蒙细雨,雨滴顺着安全帽缓缓淌下,设备发出阵阵轰鸣声,在泥泞的道路上艰难地爬行着,而一群身影则在泥泞中来回穿梭,辗转忙碌,他们便是这场浇筑工程的建设者们。 地质缺陷,坚守奋进 现场地质条件的复杂多变,让此次施工充满了重重挑战。趾板的地质状况整体欠佳,软弱夹层频繁出现,导致项目部在趾板开挖至设计高程后,因暴露出的软弱基面和风化夹层,不得不进行二次爆破和开挖。由于地质条件的不确定性,监理下发的设计图纸也随之不断变更,清基的要求层层加码。原本以为能够符合要求的岩层,却因新暴露出的软弱夹层,一次次被要求再度清除。这种无休止的反复清基和收面工作,让地质验收及整个施工过程变得异常波折,既耗费了大量的时间,又消耗了众多的人力物力。 超出合同地质报告所描述的复杂地质条件,无疑是横亘在监理和项目部团队面前的一道难题。在验收过程中,监理对地质条件的把握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,尤其是在清基作业的层高、深度标准方面,每每因新出现的软弱夹层,频繁下达口头指令要求清除。然而,清理工作完成后,施工面的超挖程度却远远超出了原图纸的设计范围。因这些变动,混凝土工区不得不反复拆除、重建模板。在此期间,超挖后的基础清理尚未结束,又因进一步的超挖要求,清理工作只得重新启动。如此循环往复,无休无止。 地质的不确定性犹如一张无形的网,紧紧缠住了他们前行的脚步,但没有一个人选择停下。机器的轰鸣声日夜不停,白天现场人声鼎沸,夜晚来临,他们依然坚守在泥泞之中,不畏艰难险阻,毫不退缩,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坚守的力量。 精准施工,高质追求 事实上,真正的施工难度并不在于技术本身,而在于不断变化的环境以及高标准的要求,对施工团队的耐力和智慧构成的双重考验。 由于趾板地质情况与前期地勘结果存在较大偏差,为了获得合格的持力层,趾板局部区域出现了严重超挖现象。超挖范围越大,所需额外增加的回填混凝土量也就越多。监理提出,超过 20 公分的超挖面都要在回填混凝土中增加钢筋。技术员们不辞辛劳,频繁奔走于现场,仔细测量基岩、精准测定高程,图纸上的每一个点、每一根钢筋,都是他们用辛勤的汗水一笔一划精心勾勒出来的精确之作。 受地质缺陷的影响,超挖后的基岩面呈现出极不规则的形态,弯弯曲曲、高低起伏,面对这种不平整的基岩面,传统的钢筋绑扎方式显得力不从心:从钢筋厂加工好的钢筋笔直僵硬,难以无数次弯折以契合每一个符合 75 毫米距离的点。然而,现场的技术人员与施工团队并未因此而却步。他们深入现场仔细勘查,以开挖基岩的高程点作为控制基准,灵活调整绑扎方案,确保钢筋间距的连续性。这一创新做法,既满足了监理对垫层厚度的严格要求,又显著提高了施工效率。 在此次分项工程中,混凝土工区主要负责基岩面清理和混凝土浇筑工作。他们与技术办、质量办紧密协作,携手共同攻克施工中的各类技术难题。针对地质缺陷导致的超挖情况,团队严格遵循监理指示,在将超出设计混凝土厚度的部分绑扎钢筋后,才进行趾板混凝土的垫层浇筑。此次浇筑采用脱模工艺,项目部技术办结合实际情况,制定了详尽的分仓和施工方案,从模板制作到脱模支架的搭建,再到分仓计划的优化,每一个环节都经过了多方深入讨论和精细统筹。同时,为解决拌合楼产能受限的问题,施工团队与技术办密切配合,精心调整工序、优化资源配置,在有限的条件下实现了浇筑效率的最大化。 从图纸设计到现场施工,从钢筋绑扎到混凝土浇筑,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施工团队的心血与智慧。他们用脚步仔细丈量基岩的每一寸土地,用双手精心安放每一根钢筋,将现实中的棘手难题转化为一步步精确无误的施工流程,彰显出了对高品质施工的执着追求。 精益求精,风雨无阻 浇筑当天的清晨,施工人员们便早早来到工作面,他们在泥水之间来回穿梭,为仓面验收做着最后的准备工作。然而,一场突如其来的阵雨不期而至,冲下了大量的浮渣和积水,导致施工进程被迫延迟。为确保每一道工序都能达到最佳质量标准,混凝土工区迅速行动起来,全力启动仓面排水和清理工作。为了尽快完成仓面验收,工区施工主管赵箭更是以身作则,亲自下到仓面清理浮渣,他端着风管,认真地逐一吹净基岩表面,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瑕疵,眼神中透露出的唯有对标准的坚持和对责任的无声担当。 雨后的工地道路积水严重,搅拌车难以通行。关键时刻,开挖工区迅速响应,紧急调用挖掘机和自卸车,对低洼地段进行填筑,随后用碾压机将路面夯实,确保搅拌车及其他设备能够顺利抵达工作面。他们的身影在尘土中若隐若现,却用实际行动和高效的速度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 “保驾护航”。 在整个建设期间,面对巨大的压力以及繁琐的整改任务,质量办积极与前方对接,与各个工区深入沟通规范标准,明确施工要求,并对整改事项进行全程监督落实。他们耐心细致地讲解,反复确认每一个细节,即便困难重重,也绝不向细节问题妥协,坚决确保每一项工作都符合合同标准。 值得一提的是,在趾板首次浇筑的验收过程中,监理展现出了难得的灵活性。他们依据现场实际条件,适度调整了验收标准,并未一味地拘泥于合同条款,而是以推进施工进度、实现工程目标为导向,与承包商携手共同解决问题。在此期间,项目部的蔡亚勤总、杨君晖总及其他相关人员,多次与监理进行沟通、核对,力求在复杂的地质环境中找到最为理想的解决方案。在领导们的积极协调下,施工团队全力以赴,最终,第一次签字验收得以顺利通过,第一仓混凝土稳稳地浇筑完成。尽管困难并未完全消除,但建设者们凭借着自己的汗水和智慧,顽强地跨越了这道难关。 在这场艰苦卓绝的攻坚战背后,有一群无名英雄的身影不容忽视。吴桐、范浩然、陈婷、吴桂林等一线青年骨干,从优化钢筋绑扎方案到统筹资源配置,从参与技术讨论到深入现场指导,他们始终风雨无阻,坚守在每一个关键环节。事后当被问及经历了多少艰难困苦时,他们只是微笑着轻轻摆摆手,说道:“没什么,这都是我们份内之事。” 一根根精准安放的钢筋、一层层稳定浇筑的混凝土,都是他们用手、用汗在趾板筑起的坚实基石。他们不言壮语,只以行动书写;不求留名,但每一寸岩层上,都刻着他们用汗水浇筑的篇章。这不是歌颂,而是事实,是他们用双手争取来的事实。 | |||||
【打印】 【关闭】 |
浏览次数: |